热门搜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86-0537
山东矿安机电皮带综保有限公司 你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向绿向新向智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向绿向新向智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标签: 能源低碳转型

走进国家级绿色工厂——天能焦化“煤—电—气—化”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绿树掩映的厂区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煤化工的...

走进国家级绿色工厂——天能焦化“煤—电—气—化”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绿树掩映的厂区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煤化工的刻板印象,在这里,煤炭正经历着深刻的绿色革命与价值重塑,每一块煤都被“精细解剖”“吃干榨尽”,实现从黑到绿的蜕变。

截至目前,天能焦化主要产品已衍生至20余种,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不仅如此,天能焦化还构建起覆盖能源利用与碳循环的立体减碳体系。采用干熄焦工艺回收红焦余热年发电约3.2亿千瓦时,实现热能高效利用;创新探索二氧化碳制液化天然气技术,年消纳二氧化碳约1.6万吨。同时,在厂区铺设分布式光伏补充绿电。

凭借“余热回收+光伏发电+碳循环利用”的多能协同模式,基地不仅极致挖掘能源潜力,更实现了排放物的资源化转化,为高碳产业的低碳化、负碳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

如今,煤炭产业的绿色变革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贵州能源集团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智能矿山引领生产方式跃迁。在文家坝一矿,轻点井下总控台按钮,采煤机精准割煤、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刮板运输机和胶带运输机联动运转,滚滚乌金被源源不断运至地面……

得益于华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引入,目前,贵州能源集团采煤综合机械化率已达100%,掘进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5%,煤矿生产从“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加速迈进。

清洁高效利用拓展产业深度。在六盘水市,一个集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煤焦化、新能源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正拔地而起,涵盖2×66万千瓦燃煤发电、年产200万吨煤焦化、264万千瓦新能源项目。

其中,200万吨/年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6.78米侧装超大容积捣固焦炉,搭配全干熄焦、烟气及上升管余热回收等先进技术,投产后能耗为109.37千克标煤每吨焦,优于行业能效标杆水平。

该项目建成后,不仅是对传统焦化产业的全面升级,更是“富矿精开”战略下,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的关键一步。

在盘江矿区火铺南风井瓦斯发电站内,一组组发电机组正平稳运行。曾经威胁煤矿安全的瓦斯,如今通过密集的抽采管道汇集于此,转化为汩汩绿电,点亮万家灯火——昔日令人色变的“害气”成为惠泽民生的“福气”。这一转变,正是贵州能源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注脚。

向新而变:清洁能源版图跨越式崛起

截至6月30日,贵州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366.41万千瓦,同比增长143.1%,较集团组建时增长1426.71%;发电量9.67亿千瓦时,绿电装机占比跃升至38.25%,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持续取得新突破。

清洁煤电高效低碳树新标杆。盘江新光发电厂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建成投产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项目,其采用的先进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使度电煤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远优于传统机组。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其度电标准煤耗较贵州省平均煤耗降低约50克,成为传统煤电革命性升级、实现高效清洁利用的典范。

储能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强支撑。黔南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这座巨型“绿色充电宝”建成后,将承担贵州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关键任务,显著增强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与此同时,全省首批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清水河新型共享储能电站建成并网,成为贵州能源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共享储能产业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更值得期待的是,盘江关岭下坝抽水蓄能项目已纳入国家规划,正稳步推进。

这些大型储能项目建成后,将与贵州能源集团蓬勃发展的光伏新能源形成绝佳匹配,为构建安全、灵活、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至关重要的调节能力支撑。

天然气网络织就能源保障“一张网”。贵州能源集团正加速构建覆盖全省、多源互补、安全高效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目前,集团已成功打通“渝气入黔”通道,并正加速推进“川气”“海气”入黔通道建设,打破贵州气源单一瓶颈,形成多气源互补的供应格局。

在储备环节,贵阳花溪5万立方米LNG储罐项目建成投运,与正安储备库协调联动,初步构建起立足黔中、黔北核心市场、辐射全省的应急储备调峰新格局。在资源端,集团持续加大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

截至6月30日,非常规天然气产量2.36亿立方米,占全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的83.21%;新建管道77.16千米,已累计建成天然气支线管道里程1040.46千米,累计通气总里程超860千米。

科技赋能:创新引擎驱动绿色转型加速跑

在盘江矿区井巷深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贵州能源集团精准锚定劳动密集型煤炭开采产业的堵点和瓶颈,以“解放人”“保安全”和提质增效为目标,全力探索创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