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86-0537
山东矿安机电皮带综保有限公司 你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钢铁行业向新向绿“换代”加速

钢铁行业向新向绿“换代”加速

标签: 钢铁行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认为,低碳转型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技术升级。

8月14日,在2024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暨冶金绿色低碳高端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黄导表示,中国正在引领钢铁等行业低碳绿色转型,面临着空前的历史机遇,正向着成就未来“钢铁强国”的梦想迈进。

绿色低碳钢铁行业“换代”加速

钢铁行业污染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重头戏”之一,要想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必须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发挥钢铁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十三五”时期,中国钢铁行业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双碳”政策影响下,“十四五”时期,中国钢铁行业重心转为产能产量“双控”,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介绍,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已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亿吨,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培育近5100家绿色工厂,“十四五”前三年,钢铁能效标杆产能占比提高约6个百分点。

在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看来,中国钢铁产业正处于由规模经济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加速演进期,也是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转折期。

王兰玉表示,钢铁行业需要加快推进全流程、系统化减污降碳工作,并将超低排放实施的成效转变为低碳排放产品的成果。同时,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形成低碳钢铁产品品牌,充分发挥钢铁产业低碳转型优势,为中国低碳发展贡献“钢铁方案”。

向新向绿“扶优汰劣”步伐加快

中国钢铁行业早已在向“新”向“绿”转型的路上,正加快转型升级、“扶优汰劣”步伐,向低碳、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其实,中国钢铁行业早已在向“新”向“绿”转型的路上。早在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了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表:力争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与2020年底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不同,此次正式印发的《指导意见》将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由2025年调整至2030年,取消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下降指标,新增吨钢综合能耗,目的是为了避免行业因急于实现碳达峰而“过度反应”。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持续推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说。

在各种因素驱动之下,中国钢铁行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扶优汰劣”步伐,向低碳、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黄导介绍,中国钢铁业积极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为实现钢铁生产制造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超低排放升级改造,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超低排放工程的实施,中国钢铁的环境标准、环境绩效、环境技术、环境管理都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截至2024年8月15日,中国共有146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

关键窗口期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力

中国钢铁行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为主,一次能源消耗主要为煤炭,当前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和窗口期。

2022年8月15日,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明确了中国钢铁工业“双碳”技术路径——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捕集封存利用。

从重点任务看,《路线图》提出五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工艺流程结构优化,创新发展低碳技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加强全球低碳产业创新合作。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在实施的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改造工程均体现了绿色低碳主题。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钢铁行业存在大量跨界合作的场景。以前,钢铁和其他行业基本“老死不相往来”,但最近这几年都可以感受到,要解决钢铁行业的碳中和问题,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多行业联合协同降碳。

黄导表示,未来,中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与绿色发展工作的开展应与政策要求紧密衔接,让政策举措更多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实际行动,使钢铁行业在落实实施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行动中,与绿色生产圈的产业链伙伴相互依靠支撑与协同,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凝聚力与动力。

专家指出,从目前来看,中国钢铁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工艺流程升级和排放废物的回收利用,加大非化石能源特别是电和氢的使用,以此达到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多维布局全流程全产业链协同攻关

中国钢铁行业具有产量大、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特征,“双碳”要经历达峰、降碳、脱碳、中和四个阶段,极具挑战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处处长熊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付出艰苦努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钢铁等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同时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

专家指出,实际上,钢铁企业“散点式”投入与技术转型并不足以应对零碳目标的挑战。企业需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全面审视自身碳排放状况以及潜在的财务影响,积极制定脱碳规划,从战略、产品、运营、投资等多个维度进行布局,加速脱碳转型,持续创造价值。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认为,中国钢铁行业以工艺创新为主攻方向,研发应用氢冶金、碳捕集利用等颠覆性、革命性的工艺技术,围绕基础理论、工艺路线、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开展全流程全产业链系统攻关。

黄导表示,推动钢铁绿色低碳发展,应充分发挥不同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加强协同创新,探索建立超低排放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平台。

创新是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根本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鼓励并引导企业加大能源技术创新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能效水平。针对钢铁冶炼的绿色低碳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可重点围绕副产焦炉煤气或天然气直接还原炼铁、高炉大富氧或富氢冶炼、熔融还原、氢冶金等低碳前沿技术展开。